产品资料 产品资料

产品资料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产品资料 返回首页 

【全丰生物】小麦的种植技术及管理

 2020-09-23 浏览:4190次  分享到: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


小  麦

小麦品种的划分:

按照播种季节的不同,可将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。按照小麦籽粒皮色的不同,可将小麦分为红皮小麦和白皮小麦,简称为红麦和白麦。按照籽粒粒质的不同,小麦可以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,简称为硬麦和软麦。

小麦的一生

(一)生育期小麦从种子萌发、出苗、生根、长叶、拔节、孕穗、抽穗、开花、结实,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,到产生新的种子,叫小麦的一生。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的天数叫生育期。小麦的生育期一般在190~210天。

(二)生育时期生产上根据小麦不同阶段的生育特点,为了便于栽培管理,可把小麦的一生划分为12个生育时期,即出苗、三叶、分蘖、越冬、返青、起身、拔节、孕穗、抽穗、开花、灌浆、成熟期。

(三)生长阶段 根据小麦器官形成的特点,可将几个连续的生育时期合并为某一生长阶段。

一般可分为三个生长阶段。1.苗期阶段 从出苗到起身期。主要进行营养生长,即以长根、长叶和分蘖为主。

2.中期阶段 从起身至开花期。这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,既有根、茎、时的生长,又有麦穗分化发育。

3.后期阶段 从开花至成熟期。也称子粒形成阶段,以生殖生长为主。

土壤、水分、养分、温度、光照和空气是小麦生长发育必需的环境条件。要取得小麦高产,一方面应因地制宜地选用优良品种,另一方面要通过田间管理创造适宜小麦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。

1. 选地整地是基础  

土壤肥力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基础,唯有选择土壤肥力好,耕层厚度足够的环境才能确保种植出优质的小麦。同时在选地的时候必须要将前茬处理干净后,及时的深耕,做到上虚下实,以利于种子的发芽与根系稳固。必要的情况下,可以在深耕中添加一定的药物,做好害虫的提前预防工作。 

2.种子的选择 

 种子是提高产量主要的因素,良种是增产的内因,是发展农业科技的基础。在种子的选择上必须要结合当地土壤的情况,选择高产、稳定、优质且抗倒伏与生产力高的种子,同时要注重经济效益好且早熟的品种。  播种前要选择天气好的时候进行一个星期左右的晒种,这样不仅可以防霉,防虫,同时还可以提高发芽率,促进产量的提高在播种前一个月和10天分别晾晒一次,会降低虫蚀率,并提高发芽率。

除此之外,种子拌种也是必要的。拌种,就是把肥料、农药和小麦种子按一定比例混合,再反复掺拌,使肥料和药剂均匀地附着在种子表面的措施。拌种用量少,操作简单,效果好。对于依靠种子传播的病虫害,拌种几乎成为防治措施,既消灭种子带菌,又保护幼苗不受侵染。

3.播种的管理  

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,选择耕作模式,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,在播种期及时的进行播种,根据土壤及天气情况选择播量。一般中产田由于地力条件不是特别好,可以适当的增加播种量,尽量通过增多主茎穗来实现增产的目标。如果是高产田则没有必要,只要按照正常播种量进行即可,如果过多则容易降低透风性,降低个体生长力,进而导致倒伏,降低产量。总之,播种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,品种不同,播种量也要存在一定的差异,深度以3-4厘米,这样的播种可以保证苗齐、苗壮,进而促进产量的提高,实现增收的目的。  

4.加强田间管理  首先,小麦出苗到分蘖这一阶段,主要以生长叶片、根系、分蘖为主,在出苗后要进行间苗,提高苗的均匀性。如果天气过于干旱,则要及时浇水,保证小麦可以扎根,及时分蘖,提高苗的生长力,强化小麦的抗寒性。对于长势较弱的麦田,在越冬期要及时的补施分蘖肥,一般以尿素为主,如果没有及时施肥,在第二年春季要及时的追肥,达到促进发根与分蘖。

小麦冬灌水量不宜过大,以能浇透、当天渗完为宜,一般每亩灌水30-40立方。为了节约用水,一定要做到渠畦配套,防止大水漫灌。冬灌后要及时划锄松土,弥合裂缝,以利保墒增温。

小麦越冬死苗的防治搂去枯叶,增加光合追施氮肥,促进复壮因地制宜,适时浇水叶面施肥,补充营养中耕划锄,增温保墒其次,进入到拔节期,小麦进入到生育后期,要重施氮肥,如果天气干旱的话,则要结合灌溉施肥,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。但对种植面积大,苗情偏旺的要适当的延迟到拔节后期再施肥,但要适当的降低肥量。同时对一些地势相对较好的田地,则要适当的增加一些除草剂,将杂草及时清除,进而保证麦苗的营养,促进产量的提高。

小麦抽穗扬花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期,也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,此期应重视对赤霉病、条锈病、白粉病、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,减轻植株病虫危害,为后期小麦高产奠定基础。

赤霉病危害麦穗:造成小麦半截穗与枯白穗,田间湿度大时麦穗发红;推荐使用唑醚·戊唑醇、氰烯菌酯、氰烯·己唑醇等药剂防治。再次,小麦生长到灌浆期,可以使用1%—2%的浓度的尿素溶液进行喷洒,如果土地中磷钾元素不足的话可以适当的增加0.2%—0.3%的磷酸二氢钾溶液,进而保证植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。进入到管理后期,主要关注的就是田间的杂草,很多杂草通过人工清除无法达到目标,因此,种植者就要根据麦田中杂草的种类等因素进行分析。麦田中的杂草主要以单子叶禾本科为主,对这类杂草,主要可以使用骠马、骉灵、异丙隆等除草剂为主。而对于一些杂草相对较多的地块,可以使用丁草胺和氟乐灵混合喷洒;如果地块中阔叶草较多,则多使用好事达消除。除了除草剂的选择,在使用除草剂的时候还必须要注意环境的湿度,一般在水后温度稳定在10℃以上为佳,在苗相对较小的时候喷洒,进而达到除草的目的,提高麦田的干净性,进而促进产量的提高。

5.收获期的管理

1浇好麦黄水  小麦蜡熟后,适宜的水分供应可以延长功能叶的寿命,强化光合产物的积累与运转,尤其是在少雨的年头,浇好麦黄水则更加重要,不仅可以防止后期干热风害,还可以促进千粒重。根据调查结构,通过浇麦黄水,可以促进产量增加10%左右,一般在小麦落黄后再浇麦黄水,可以防止贪青晚熟。在这一阶段小麦穗头较重,但必须要注意天气情况,浇后如果遇到大风容易倒伏,必须要保证在一天之内没有大风,同时要控制好浇水量,不可过多。

2掌握准确收获的日期  小麦进入到蜡熟末期就是到了收获的季节,此时的小麦颜色变黄,茎秆有弹性,籽粒含水量也较高,坚硬度好且有光泽。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就是进行去杂处理,唯有经过去杂处理的小麦才能达到一定的纯度,才能实现真正的高产。

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

一、返青起身期促蘖壮苗    对于麦田分蘖较旺田块,返青初期可每亩喷施10~20毫克/升的赤霉素药液30公斤,有促进前期分蘖生长和抑制后期分蘖的双重作用,可促大蘖成穗、有效减少后期无效分蘖,减少养分消耗,提高成穗率,此效果可维持到拔节期间。    

二、拔节期前后控旺防倒   在小麦拔节期前5~10天或拔节后至孕穗期,喷施200毫克/升的缩节铵药液50公斤,可降低株高,增加茎秆强度,防止倒伏,对提高结实率、产量增加有较好的作用。 在分蘖末拔节初期,喷施1500~3000毫克/升的矮壮素药液50公斤,可有效抑制茎秆下部1~3节间的伸长,实现植株矮壮抗倒,提高成穗率。切勿在拔节期喷施,以免影响麦穗的正常发育,造成减产。 在拔节初期,喷施40~50毫克/升的烯效唑药液50公斤,可明显降低株高,抗倒效果良好,延长功能叶寿命,增加每穗粒数,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千粒重,增产趋势明显,并能兼治白粉病,提高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。但有延迟成穗和晚成熟1~2天的缺点。   

三、穗期增产提质    孕穗期 喷施0.1毫克/升的三十烷醇药液50公斤,可促进叶面积增加,绿叶寿命延长,提高光合速率和灌浆速率,减少籽粒退化率,减轻干热风危害,与0.2%的磷酸二氢钾混喷效果更佳;或喷施0.01毫克/升的芸苔素内酯药液50公斤,可提高旗叶的光合强度,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,提高穗粒数与千粒重;或孕穗期、抽穗期各喷洒一次50~75毫克/升乙烯利药液50公斤,可增加粒数、粒重;或在齐穗期喷施10~15毫克/升2,4-D药液50公斤,可促进灌浆提高粒重。 灌浆期(扬花后10天) 喷施20毫克/升萘乙酸药液50公斤,可促进籽粒灌浆,减轻干热风危害,增加产量,促早熟;或喷施20~40毫克/升赤霉素药液50公斤,增强叶片的光合速率,促进灌浆,可增加穗粒数与千粒重;或喷施10~30毫克/升药液40公斤,增加产量并改善籽粒加工品质;或开花(避开扬花时间)至乳熟期喷洒80~100毫克/升防落素药液50公斤,促进灌浆提高粒重。 



官网产品大图


文章来自书籍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应用》,内容仅供参考。

豫公网安备 41060202000022号

豫ICP备20003437号-1

手机网站扫一扫